English

科索沃:塞族人现在怎样

1999-11-19 来源:生活时报 本报驻贝尔格莱德记者 宋文富 我有话说

在我们采访回来时,发现我们乘坐的大巴士司机正神情紧张地和一位意大利籍国际警察谈论着什么,旁边停着一辆“高尔夫”小轿车,小车的后保险杠完整无损地躺在汽车一旁,一男一女两名阿族年青人情绪激动站在旁边不依不饶。经打听才知道,两位阿族人说不知何时我们的大巴刮到了他们的小车,当他得知司机是塞族人时,立即叫来了警察,要求就这一并未损坏的后保险杠赔偿500马克,我们听了不禁直伸舌头。幸好车上还有其他一些西方国家的记者,经交涉才算拉倒,否则司机可真的要倒霉了。

科索沃波列,一个漂亮的名字,直译即为“科索沃田野”。从北面的科索沃米特洛维察开始到南面的卡查尼卡,沿着西特尼察和奈罗迪姆卡两条河流,科索沃田野一共延伸84公里。就在这漂亮的田野上,不知何时建起了这座与科索沃田野同名的城市——科索沃波列。这里土地肥沃、气候适宜、交通便利,多少年来塞族与阿族在这里共同生息繁衍,然而突然而来的战争剧变,却使这一地区的塞族已减少至不到6000人。

市内建有一座名叫“圣萨瓦”的商业高中,这是一座两层式楼房,教室、食堂、活动大厅一应俱全,走廊里现在还张贴着全校学习最佳的前10名同学的照片和名字。为了制止塞族居民的继续外逃,给无处栖身的人们提供一个住处,塞尔维亚政府临时将这里开辟为收容中心,整个学校里目前居住着462名无家可归或是有家难归的塞族难民,多数是老人和孩子,年纪最长者1922年出生,最小的才刚刚10个月,附近还有200多难民每天来这里就餐,阿族极端分子还经常不断地来这里要求“归还”学校,因此,环境之艰难可想而知。

宽敞的体育活动大厅地上,铺放着200多张床垫,老人们蜷缩在毛毯里,妇女们帮着收容中心的管理人员在做着什么,仅有一些半大的孩子们不知忧愁地在一旁嬉笑打闹。斯洛博丹卡,一位年已63岁的老人哭着向我们诉说:“儿子是从事医疗事业的人道主义工作者,多年来不知给多少人看过病,有塞族、阿族还有其他民族的居民,但国际部队进驻后他却被阿族带走了,已经两个多月的时间了,我到处打听,但谁都没有他的一点音信。我曾经质问国际机构,为什么每一个阿族人的下落你们都知道,但成百名被劫持走的塞族人的死活你们却不知?”

连载三(未完待续)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